化纤头条 | 严查中国走私!积极扩大出口!内外交困的越南纺织业正在开展一场自救

发布时间: 昨天 07:00

过去几年间,越南凭借着自身地理及人口优势承接到大量从中国转移出来的纺织产能,纺织业蓬勃发展。但进入今年以后,随着美国关税的加征以及中国本土纺织产业链优化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越南纺织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企业仅凭成本优势抢走越南订单


越南当地一位经营纺织厂已12年的阮老板,望着厂门口堆积的坯布陷入沉思。他刚刚接到老客户的通知,称今年的春夏订单将转交给浙江供应商,理由是中国企业“报价低12%,交货期还能提前10天”。翻开账本,阮老板发现过去半年已流失了7个长期客户,占全厂订单总量的30%。隔壁厂房的机器运转声日渐稀疏,越南同行在社交平台上的感叹不绝于耳,而这一切只是整个行业变迁的缩影。


 

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越南已有 23 家中小型纺织企业倒闭。然而,中国企业接手的订单并非简单的低价竞争,而是凭借 “效率、稳定、定制化” 的综合解决方案。


越南纺织业 55-60% 的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而中国化纤自给率高达 98%。这种产业链优势直接转化为成本和效率优势。欧睿国际的报告显示,越南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比中国高 12%~15%,交货周期平均长 20 天。


而且,外流订单也并非低质低价的“边角料”。欧睿国际同期调研指出,在流向中国的订单中,中高端家纺和功能性面料等品类占比达61%,已远超越南传统优势的基础面料。在胡志明市平新工业区,寒意更为具体。


某韩资纺织企业厂长金敏哲向《越南经济时报》表示,合作8年的欧洲客户已将200万件户外服装面料订单转至江苏南通企业。客户反馈称,中国供应商能够实现“7天打样、25天交货”,而越南最快也需35天,且需承担原材料进口滞港的风险。除了直接竞争外,越南纺织行业还面临着走私的困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随着美国8月起落实关税政策,越南对美出口可能减少多达250亿美元,成为东南亚受冲击最严重的国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9月18日发布了自关税生效以来的首份贸易量估算。报告显示,随着关税引发价格上涨,东南亚对美出口总额或下降9.7%。


其中,越南的潜在降幅高达19.2%,为东南亚平均水平的两倍。根据美国贸易数据,越南去年是全球第六大对美出口国,对美出口总额达1365亿美元。

 

严查走私货物


虽然特朗普对所有越南输美商品加征了20%关税,但是对比美国对华55%的关税、以及经越南转口贸易所需支付的40%的转运关税,直接从越南出口所对应的20%关税比较优势仍然明显。


而这一个bug,正在被越南海关盯上!


当地时间10月6日,越南司法检察机关发布官方公告,宣布捣毁了一个以进口加工货物为幌子的涉华跨境走私团伙。

 

 

通报称:越南广宁省警方刚刚捣毁了一个利用芒街市北仑2口岸加工货物进口政策进行跨境走私的犯罪集团,暂时拘留了9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3名中国人。


初步消息称,9月29日,越南广宁省公安厅经济警察局协同职能部队在北仑二号口岸地区检查并扣押了28辆集装箱卡车。这些车辆隶属于75家企业,共装载176份已办理海关手续的进口报关单,正前往海防市安庆乡的过境区,以分拆和分散走私货物。


在对28个被扣押集装箱中19个货柜的开箱查验后,越南警方发现30%至70%的走私货物中混杂有加工品;


其中3个集装箱内100%为走私货物。涉案货物包括电脑、打印机墨水、电子元器件、电器柜、汽车轮胎、桌椅、橡胶、监控设备、调制解调器……总价值估计超过30亿越南盾。

 

积极推动外贸协定


越南总理范明正表示,河内正在寻求达成贸易协议,以缓解越南经济受到其最大出口市场关税压力的影响。此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估计,美国关税可能使越南对美出口减少多达 20%,使其成为东南亚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据报道,作为回应,河内的目标是在 2025 年底前与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集团和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缔结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举措被视为一种战略尝试,既能抵消美国贸易行动的直接影响,又能扩大越南的全球足迹。


虽然自贸协定是应对战略的关键支柱,但专家们强调市场多样化对于规避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和政策风险的重要性,而越南的纺织服装业--其出口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朝着这个方向采取了措施。


根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VITAS)的数据,该行业的出口范围已从 2024 年的 104 个目的地扩大到 2025 年的 132 个目的地。

越南企业目前正在向中国、俄罗斯、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和整个东盟等市场提供优质服装。

 

编后语:越南作为一个由外资、出口主导经济的国家,其自身消费水平严重不足,因此自身经济状况极容易受海外影响,今年以来全球风波不断,尤其是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对越南纺织出口造成了巨大打击。此时的各种自救措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来源:壹航运、全球纺织信息、观察者网、化纤头条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本文内容及图片系转载,且已经注明来源,不涉及商业行为,仅为交流学习,如内容或图片有侵权,请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